走进成都老街茶馆,感受老茶馆的古朴,品味茶香的清雅,还有那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,与门外完全是二种不同的国度。

有一种慵懒,叫做成都慢生活。
这样的懒,不是好吃懒做,而是一种儒雅的闲适,是在庸碌的闹市中,一种难能可贵的生活闲趣。
古言少不入川,老不出蜀,就是说,温柔乡是英雄冢,年少时该志在四方,万不可到这川蜀之地,被好山好水帅哥美女给迷了眼。
等到功成名就,再在这天府之国乐享晚年,也算是一种幸福。
成都,大抵就像他的别称蓉城一样,带着芙蓉的花香,迎着温和的秋日阳光,满城生辉。
到了这里,一定要吃各式各样的美食小吃,逛赏琳琅满目的小玩意,走遍大小街巷,说几句地道的成都话,才算是不负这座都城的热烈烟火。
这是一座慢得让人着急、懒得让人发指的城市,却又有一种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魅力。
谁不想要慢下匆忙的步伐,把生活过回最本真的样子呢?
喝喝茶,聊聊天,看看书,优哉游哉,巴适得板!
成都的懒,懒在悠闲的古巷里
宽窄巷子:老成都的记忆底片
走进宽窄巷子,青砖砌墙,灰瓦为顶,一派古色古香的模样。
据说在康熙年间,这条巷子就已经存在了,当时还不叫做巷子,而是胡同,是在民国年间才改为巷子的。
现在看到的宽窄巷子,其实是清朝时期满城的遗迹。
这里是号称最成都的地方,它由三条巷子平行排列组成,承载了老成都的最纯粹的记忆。
看着宽窄巷子里的堂倌跑堂添水,没事儿跟旁边的人扯扯闲篇儿,时光也就这样在一壶茶水里打发了。
宽窄巷子里的时光是闲适的,任何一种过法,都不能算做虚度光阴。
打几圈麻将,或者去撸顿串,在成都人眼里,没有什么烦恼是撸串解决不了的。
宽巷子与窄巷子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,是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。巷子口,既能看到老成都的味道,又能看到新成都的繁华。
井巷子里,有着老成都的新生活,各种有格调的咖啡厅、茶馆和创意小店,给这条老巷增添了自由开放的气息。
赵雷的那句:走到玉林路的尽头,走在小酒馆的门口唱到了多少人的心坎里。
一个小酒馆,望着外面街边的路灯,柔柔的给路人照着前方的路,这就是成都式的文艺。
老井翠竹、浮云古树,在这温暖的巷子里,看房檐下的烟火,过最慢的生活。
锦里:最成都的烟火人间
古街青瓦错落有致,青石板路蜿蜒前行,让人恍若时空倒流。
锦里兴于秦汉,两汉三国时期,蜀锦的生产作坊主要集中于此,被称为锦官,又叫锦里,唐宋时锦里便成为了成都的代称。
锦里不长,这条不足400米长的老街上,集中了近百家的各色店铺。
锦里不宽,倘若回到明清时代,两辆马车擦肩而过,还嫌拥挤。
到成都来,不逛逛锦里就不算了解成都。这条既不长也不宽的街道号称西蜀第一街。
锦里虽有着浓浓的烟火气,这里的时光却不因烟火而庸俗,始终保留着一种蜀地小城的宁静。
在戏园子花上几十元,一边喝茶一边看演出,四川清音、变脸、川剧……
一边鼓掌一边叫好,忘记了流年,忘记了时光,那一刻,才算是真的感受到很闲适很舒服的成都了。
这里的美食不花俏,一箸一杯都是冲着味道去的。
还有手艺人的玩艺儿,捏个泥人,转个糖画儿,都是包含童趣的东西,色彩缤纷的花灯和幌子,是大俗,图的就是个热闹。
锦里像极了成都人的性子,纯粹,迷人。走得累了,进到小茶馆里喝杯茶,躺在小小的竹椅里,不为风雅,只为舒坦。
难怪有人说,锦里就是古成都的缩影,是成都民风民习的一面镜子;
还有人说,不管你兴趣爱好如何,也不管你身价贵贱尊卑,只要进入锦里,就总有一处让你魂萦梦。
崇德里:一个城市的回家路
说到崇德里,必是要阅其历史的,这条路曾是商人王崇德所买下的地,在繁华的市中心,保留着老成都的烟火气。
繁华和热闹,随着脚步的落下而被抛在身后,一砖一瓦,一草一树,邻居们来来去去,阳光在旧墙壁上留下温暖的印记。
这里也被称为一个城市的回家路,它像一个时光匣子,永远保留着成都的老时光。
走近藏在巷子里的崇德里,入眼的是写有谈茶,吃过,驻下的巨大标牌,旧砖、旧瓦、旧梁,却拼成了现代的模样。
青砖外墙、错落巷弄,闹市中的崇德里,却保持着一份清幽宁静,这或许就是真正的大隐吧。
成都的懒,懒在沧桑的古迹里
武侯祠:别具一格的三国圣地
还记得《蜀相》里的这句丞相祠堂何处寻,锦官城外柏森森,正是杜甫当年游览武侯寺写下的诗句。
武侯祠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,这里埋藏着诸葛亮与刘备的墓,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。
清晨的武侯祠,相比人声鼎沸的下午,多了一分静谧与清闲。
总觉得成都的诗情画意都已悉数包含在此了,红墙夹道之中,竹影摇曳,再烦躁的心,看到这一幕,也不由自主地安宁下来。
走在曲径通幽的武侯古道中,宛若走进了刀光剑影、波澜壮阔的历史感扑面而来,到处是三国的风韵。
可就算是在这样的浩荡中,哪怕人声热闹时,也丝毫不见任何急躁的气息,时光仍是那样缓慢、那样慵懒。
坐闲几时,拜几柱香,听虫鸣鸟鸣,从竹林中走来,在烟火中慢去。
青城山:青城天下幽
说到青城山,总不自觉想起那首《青城山下白素贞》,宛转悠扬的歌声,唱出了青城山的意境。
如果说,成都的慢生活已经是人人向往的了,那么能在青城山呆几日,才能真正体会的到这座懒城的精髓。
这座历史名山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,也是成都人爱去的养生之地。
幽是它的神韵,来到这里,慢悠悠地绕山走一圈,换换肺里混浊的空气。
漫看山云,且听暮雨,兰风入怀,清茗余味,就这样远离城市的喧嚣,过过巴适的小日子,是很惬意的事。
杜甫草堂:杜甫流落成都时的家
坐落于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,是中国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。
流水萦回、小桥勾连、竹树掩映,既庄严肃穆、古朴典雅,又幽深静谧、秀丽清朗。
在这里的四年间,杜甫留下了两百四十首诗歌,工部祠东侧的少陵草堂碑亭,便是着杜甫的茅屋之处了。
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,完整的保留了明、清两次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。
比起李白的浪漫主义,杜甫的现实主义总显得过于悲凉。
纵观他的一生,从困守长安、战乱流离,再到蜀中漂泊,以至于最后辗转于各地而思乡情切,在一条小船上溘然长逝,终不得北归。
战血流依旧,军声动至今,这是杜甫对国家和人民最后的怀念。
如今的草堂早已被翻新过不知多少次。遍植的竹木花草、亭台小桥,让整座故居在早已现代化的成都市内,保留下难得的清幽雅致。
置身其中,再是步履匆匆的游人,也会不由自主的停下站一站,看一看四处匾额上雕刻的诗句,感叹一下诗人坎坷的一生。
文殊院:闹市中的僻静之处
这里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,不像锦里宽窄那样游人如织,它处在市区之中,却是一个几乎没有商业气息的地方,每天香火不断。
在一个温暖的午后,看这里斜阳投射在红墙上的影子。也可以点几炷香,在佛前许下来年的心愿。
幽静的后院中,是飞檐翘角和随风摇摆的铃铛,香炉前点燃诸多盏红烛,和尚们三三两两聊着天走过……
所谓闲情雅致,大概也就是这样了吧:
宠辱不惊,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望天上云卷云舒。
成都的懒,懒巴适的慢生活里
人民公园:地道的成都慢生活
对于大多数成都人来说,到人民公园散步、喝茶、遛娃、喂锦鲤,似乎才是周末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只要是出太阳的日子,公园绿荫下一定坐满了人。
到鹤鸣茶社,和当地的老爷爷老奶奶们一起喝盖碗茶。
茶社很朴素,竹椅子、木桌子,还有装瓜子的搪瓷碗……一碗盖碗茶,喝出百年岁月。
斑驳院墙边的竹林,民国风的灰墙红柱和藤蔓植物和谐交织在一起,厚重的年代感扑面而来。
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公园,它维系着成都人之间的感情,也沉淀着成都满满的市井文化。
入了深秋,若是能恰好赶上一场菊花展就更好了,分外妖娆的菊花,且吟一首: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
春熙路:众人熙熙,如登春台
香港《大公报》曾说,城市掘金哪里去,春熙路;品味时尚哪里去,春熙路;打望美女哪里去,春熙路……哪里都不想去?还是可去春熙路。
春熙路,别看它只是一条路,它可有着上百年的历史,是成都人最宝贝的路。
这里汇聚了众多的老商场,热闹非凡,形成了城中最旺的商圈。
最著名的要数IFC大楼上的熊猫爬墙,萌萌的很可爱,把成都这座城市衬托得愈发亲近可人了。
尽管这里每天游人如织,很是喧哗,却并不让人讨厌。
一路慢走,悠闲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,吃着路边地道的美食小吃,快乐得简简单单。
成都的懒,懒在可爱的国宝里
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:国宝温暖的家
来到成都,怎么能不看看咱们圆滚滚的大熊猫呢?
在这座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里,生活着100 多只大熊猫,基地里的道路都掩映在幽竹之下,很有曲径通幽处的意境。
圆滚滚的熊猫和这座城市一样,懒的出奇。即便看到它的粉丝,也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,就这么懒懒地呆着或躺着。
可以隔着栅栏观察它们的生活,在月亮产房,没准还能看到刚出生的熊猫宝宝。
到附近的大熊猫博物馆可以寄出盖有熊猫邮戳的明信片,或到电影院看有关大熊猫的纪录片,多有趣的一天啊。
成都的懒,懒在吃不尽的美食里
成都,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,这里的美食让你合不拢嘴。
川菜菜式多样、应有尽有;小吃街头巷尾、琳琅满目;火锅香辣过瘾、百吃不厌……
火锅、冒菜、担担面、夫妻肺片、
串串香、兔头、豆花、回锅肉、川北良妃
抄手、毛血旺、麻婆豆腐、宫保鸡丁
……
满城的川味,满足了每一个吃货的味蕾,作为是我国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,成都美食的好吃程度可想而知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